Rating: 8.5/10
書名: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》/ Counselling for Toads: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
作者:羅伯.狄保德 Robert de Board
「為諮詢負責的只能是你,而不是其他人。你為誰而來?為你的朋友還是自己?」
「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,但我可以承諾的是,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,我也希望你對諮詢是全心投入的。」
本書取材自英國童話《柳林中的風聲》,自1997年推出後,長銷至今超過20年,透過蒼鷺與蛤蟆心理諮商的過程,探索自我與情緒的來源。
延伸閱讀:《也許你該找人聊聊》被《O:歐普拉雜誌》與《時代雜誌》評為2019年度最佳書籍。在這本書描繪心理諮商的書中,你會看見人性,看見脆弱,看見掙扎,或許也會看見你自己。
延伸閱讀:防疫書單推薦>>嚴選10本療癒書籍,度過疫情下的一人時光
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》Takeaway
- 情緒正是自我的核心。
- 所謂活得真實,就是真誠地回應當下的需求。
- 高情商的人知道如何控制衝動,也懂得延遲滿足。
- 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,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。
- 如果你開始為自己的行為與情緒負責,就會認識到你對自己是有自主權的,也才會有力量去改變你自己。
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》內容
「兒童/父母/成人自我狀態」
在成功的人生里,「兒童自我狀態」、「父母自我狀態」、「成人自我狀態」這三種狀態都是必需的,也都很重要。
在「兒童自我狀態」與「父母自我狀態」狀態時,我們幾乎不需要去思考,因為我們知道要做什麼、說什麼,就好像在演戲一樣,出演一個台詞和動作都嫻熟於心的角色。而只有在「成人自我狀態」裡,我們才能進行獨立且理性的思考,也因此能夠學到關於自我的新知識。
E.g., 有個角色叫「生氣鬼」,他很懂得該怎麼表達憤怒。遇到適合他演的劇目,他能一字不差地說出台詞,自動篩選出合適的用詞與語調, 而且奇怪的是,他經常遇到這樣的場景,而頻繁地出演這個角色也使得他每一次表演都更加傳神。
兒童自我狀態
想像在一個很小的星球上只住著3個人:你 & 其他2人。
那兩個人的身高比你高一倍多,所有的事情你都得完全依賴他們,甚至你的情感需求也都得靠他們來滿足。他們通常都對你很好,你也用愛來回應他們。但有些時候,他們會對你生氣,這讓你感到害怕、不開心甚至是無助。不幸的是,你沒法逃離。所以你只能忍受這個狀況,同時學習如何盡你所能地去應對。
上面是一則關於嬰幼兒時期的寓言。從出生開始,父母即是我們最親密的陪伴者,和我們相比,他們是那麼的強大,而我們則全然依靠著他們。因為無處可逃,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適應他們的情緒、順從他們的要求。
基本情感
就像紅黃藍三原色一樣,每個「自然型兒童」都具備基本情感:快樂和深情、憤怒、悲傷、恐懼。
我們會將三原色的色調調整,使它們看上去柔和;同樣的,我們也會藉著調整行為,來適應環境,同時藉此保護個體的完整性。
父母自我狀態
每個人都有父母狀態,在那個狀態的當下,我們會表現得如同自己的父母,包含從父母那裡學到的所有價值觀、道德觀,以及對生活的評判標準。
E.g., 挑剔型父母
處在挑剔型父母狀態的時候通常愛批評人、易怒或是嚴厲。
有些是會譴責別人,讓對方覺得自己像個囚犯,有些則是常常無意識地判定自己有罪而過多的懲罰自己,沒有一種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強烈,也沒有一個法官比我們自己更嚴苛。
成人自我狀態
在這個狀態下,我們會用理性而不是情緒化的方式來行事,而不被腦子裡父母過去的聲音所驅使,也不會被童年的情緒所圍困。我們能基於事實來思考,決定要怎麼做。
「人生座標」
問自己以下兩個問題:
「我是怎麼看自己的?我好嗎?」
「我是怎麼看別人的?他們好嗎?」
然後我們就會得到一個xy軸的人生座標:
1. 我好;你也好。
2. 我好;你不好。
3. 我不好;你好。
4. 我不好;你也不好。
我不好;你好
常玩的心理遊戲:
a. 我真不幸
b. PLOM (Poor Little Old Me) 可憐弱小的我
c. 不論我做什麼都要愛我:有意無意惹麻煩,想看看別人能容忍他們到什麼程度,當排斥他們時,就會說:「我早說過你會這樣對我,證明我是真的很差勁。」
d. 受害者遊戲
極端行為:自殺
我好;你不好
利用任何時機來製造一些能讓他們評判&懲罰他人的情境,增強個人的道德優越感。很少抑鬱(憤怒能夠抵抗抑鬱),也不覺得內疚,因為總在怪罪別人。他們自衛的方式,是把自己內在的恐懼對外投射到別人身上,這樣就能把對自己的怒火轉向別人。
常玩的心理遊戲:
a. NIGYYSOB (Now I’ve Got You, You Son of Bitch):像是上司發現下屬犯了小錯後,對著下屬大聲咆哮。這種遊戲能讓憤怒的人找到看似正當的理由來發火,把斥責和懲罰別人視為己任。
b. 你怎麼敢
c. 你為什麼總讓我失望?
極端行為:謀殺
我好;你好
此人生坐標並非靜止的狀態,而是動態的過程,得靠行為和態度持續地對自己和別人展示出來。當你選擇處於此人生座標的信念,那就代表許下了一個終生的承諾。它非常接近於人本主義的信條:信自己,信他人。
「蛤蟆的成長」
所謂活得真實,就是真誠地回應當下的需求。
蒼鷺:「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自己,就需要跟自己的情緒做連結,並理解這些情緒。如果你否認它們,不論是用無視還是壓抑的方式,結果都像是做了截肢,就如身體的重要部位被切掉了一 樣,你在某種程度上成了一個殘缺的人。」
在最一開始,蛤蟆拒絕去釐清自己的感受,把所有的錯歸咎於父母與朋友,這同樣也是許多人常常陷入的思維模式。但事實是我們「選擇」了自己的感受,選擇憤怒,選擇悲傷,別人或許會影響你,可最後是你自己在決定要選擇什麼樣的感受。 也許「選擇」這個詞不太恰當,我們做這些選擇時都是無意識的,更像是一種條件反射,但核心的概念是我們擁有掌控自己情緒的主動權。選擇還包括「你要為自己的不快樂責怪別人多久?」,相比責怪,是否該為自己的行為與情緒負起責任?這才是成年人會做的事情。
如果你為自己負責,就會認識到你對自己是有自主權的。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來改變處境,更重要的是,有力量改變你自己。
蛤蟆:「我覺得我比過去更能順應生活了。可我不會忘記自己曾經是那麼消沉,那段記憶會永遠留在那兒,或許就是對我的提醒,告訴我,滑落到生活邊緣的人生是什麼樣的。」
「蛤蟆先生的最後一堂課:『情商』」
情商真正的意思是:理解你內心的情感世界,並且掌控它。
當對情緒的感受越來越清晰時,就能明白它們並非可有可無,也不會對它們不聞不問,因為情緒正是自我的核心。高情商的人他們都有強大的自我意識,了解自己的情感,更重要的是他們能控制衝動,也懂得延遲滿足,從而避免輕率的決定和不妥的行為。
除了理解自我外,情商也和理解他人有關,高情商的人能辨識他人的感受, 這種技能稱為「共情」,通過理解和回應對方的情感,與他人建立良好的關係。
E.g.,
當蛤蟆講述過往時,整個情緒明顯像個極度悲傷的孩子,蒼鷺所做的是靜靜坐著注視著蛤蟆,並盡力走進蛤蟆的回憶,去體驗蛤蟆的悲傷——這是一個人對另一 個人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。蛤蟆當下也感覺到了,這無聲的支持和理解帶給他直擊靈魂的力量。
作者介紹
Robert de Board 羅伯.狄保德 (1932-2020)
曾任教於英國亨利商學院,心理學研究者和臨床實踐者
- 著作
The Psychoanalysis of Organizations (2014)
Counselling for Toads: A Psychological Adventure (1997)
Counselling Skills (1987) - 榮譽 -《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Counselling for Toads》
授權10個語言版本,自1997年起長銷20多年
曾榮獲英國亞馬遜網路書店心理諮商類暢銷榜第1名
曾榮獲當當網心理學類暢銷榜第1名
Excerpt 摘錄
- 我無法保證事情一定會變好,但我可以承諾的是,我會對你傾注我全身心的關注,我也希望你對諮詢是全心投入的。
- 我想,真正讓人驚訝的是我們成年後有多少行為是從童年學來 的。你只要想一想,就會發現這其實非常明顯。童年體驗到的最強烈的情緒,不可避免地變成我們成年後經常有的感受。有詩人曾說「孩子是成年人的父親」,或許就是這個意思。
- 你被稱在天平裡,顯出你的虧欠。
- 把生活比作舞台並不新鮮,可或許他有專屬 自己的「人生劇本」,一有機會就出演,這個想法讓他耳目一新。蛤蟆甚至不安地想到,也許正是他在無意識中一手策劃了各種情境,好讓自己的劇本時不時上演。甚至,這是否意味著在他的潛意識裡,關於他人生的「故事情節」早已佈局好,一股未知的力量正將他推向某個特定的結局?
- 一切的關鍵就在於那是「人生坐標」。一旦我們在童年決定用哪種態度和觀點,我們就會在隨後的人生里始終堅持自己的選擇。這些態度和觀點,變成我們存在的底層 架構。從那以後,我們便建構出一個世界,不斷確認和支持這些信念和預期。換一個詞來說,我們把自己的人生變成了一個「自證預言」。
- 人們太容易讓重要的事件就這麼過去,忘記關注或為它們慶祝,也許是因為我們通常都只在事後才明白它們有多重要。
- 情感智力能讓你在自我成長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遠,因為它將帶你從獨立的個體走向共生的關係。 確切的意思是什麼? 獨立性隱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,還包括獨特的才能、與眾不同的部分。獨立的人時刻守護新發現的自主權,如同一個曾被殖民的國家 重獲自由一樣。這當然沒錯,但共生性則體現出成熟和自我接納,還包括求同存異地接納他人。共生性可以讓你在社交和工作上與別人有效聯結,協同合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