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緒勒索電子書 | 重點整理 | 佳句

Rating: 7.8/10
書名:《 情緒勒索:那些在伴侶、親子、職場間,最讓人窒息的相處 》
作者:周慕姿

訂閱電子報 Readolife📚 Newsletter

「到底是發生了什麼事,讓我願意拿我的人生去滿足別人?」
日常生活中,你是否總是優先處理別人的需求,而將自己的感受放在後頭,甚至是忽略它?如果是,那很可能你是陷入在情緒勒索的循環裡而不自知,這本書列舉許多常見的情緒勒索例子,同時闡述何謂情緒勒索,以及容易成為勒索者與被勒索者的特質。

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情勒者與被情勒者,而情緒勒索要成功,必須有雙方的參與,也就是說唯有你接受勒索,這場交易才會成功,而本書的價值就在於能夠幫助讀者認知自己的處境,只有當我們意識到問題,才有機會去改變它。

《 情緒勒索 》Takeaway

  • 重視自己的感受,提升自我價值感。
  • 當我們能夠相信自己夠好,就不用總是必須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。
  • 分清楚情緒界限,把他人的情緒責任還給對方,同時尊重對方的任何感受,因為那是屬於他的課題。
  • 一個自我價值感高的人會知道,就算自身有一些缺點,甚至遭遇失敗,這些事情都只是因為我「沒做好」,而不是「我不好」。

《 情緒勒索 》內容

「什麼是情緒勒索?」

情緒勒索指的是情緒勒索者在有意識或無意識下,使用要求、威脅、施壓、沉默等直接或間接的手段,讓被勒索者產生負面情緒,像是挫敗感、罪惡感、恐懼感,為了降低這種不舒服的感受,被勒索者因而順服對方的要求。

而在情緒勒索的互動循環中,牽涉到三種重要的元素:自我價值感、罪惡感、安全感
情緒勒索者知道被勒索者在乎的事是什麼,他們會讓被勒索者感覺自己有「責任與義務」去滿足他們的需求,不論是透過貶低對方,來消減他的自我價值感,引發罪惡感,或是威脅要奪走那些對他來說重要的事物 (一段關係、一份工作),而當被貶低或威脅時,被勒索者會感覺自己很糟糕,缺乏安全感,因此妥協,按照勒索者的方式去做,以期獲得對方的肯定。

「情緒勒索者的模樣」

身為一個人,我們有感受,也有需求。我們應該要被尊重、被理解,而不是被『你應該』的教條壓抑,使得兩人互動時,只有一個人的聲音。

1. 你拒絕我的要求,就是拒絕我

Case:
「坐我隔壁的同事跟我還不錯,所以有次她下班急著接小孩,請我幫忙去開一個會,我就去了,結果後來就演變成她把越來越多工作丟給我,理由都是要趕著下班接小孩。有一次我真的忍不住,拒絕了她,結果她竟然當著辦公室其他同事的面,把我罵了一頓,說我工作態度差、自私、不替他人著想……」

特點:對於他人的拒絕,忍受度很低。
當勒索者被他人拒絕時,內心會升起強烈的羞愧與焦慮感,覺得別人拒絕是因為自己不好,或是認為對方不重視這段關係,不喜歡自己,為了擺脫這種感覺,因此會惱羞成怒地將這種情緒投射到對方身上,變成「是對方的錯,他不該讓我有這種感覺」的攻擊反應,來讓自己好受。這類型的人總是合理化他人的幫助,把別人滿足自己的需求視為理所當然,因而覺得不滿足自己需求的對方,是很壞、很自私的。

2. 無法擺脫的不安全感

Case:
「我跟你說,我快受不了了,我女友每天都要我隨時報備我去哪裡,掌握我所有的行蹤,還要隨時隨地on call,隨時打電話查勤,只要跟之前講的行程不符,她就開始生氣,說我不在乎她、欺騙她……」

當過去被忽略、欺騙的情感經歷沒有好好處理,那麼後來遇到類似情境時,會令勒索者們出現「既視感」,內心湧出「害怕失去」的焦慮感,因此表現的疑神疑鬼,同時會將這些不安投射到對方身上,認為是對方讓自己不安的。社會中常見的那些控制狂伴侶就是如此,透過要求對方報備任何地點之類的行為,或是要求對方安照自己的方式做,來藉此感覺一切可控,以期獲得一些安全感。

3. 只想到自己

Case:
「我的未婚夫時常單獨跟其他女性出去,有些是事業夥伴、有些是客戶、有些是他所謂的好朋友,有一次甚至是吃到三更半夜都沒回家,後來我受不了了,跟他說我沒辦法接受他跟許多女人互動甚密的生活,如果我們要結婚,希望他能有所調整。結果他聽完大發雷霆,說『原本以為你是那種不會亂吃醋的幼女人,結果現在竟然懷疑我?愛情最重要的就是信任,你對我根本就不信任,還要干涉我的人身自由,妳好自私,根本只想要控制我、佔有我,一點都不愛我。』聽完後我好難過,我不是不信任他,只是他太常跟女人單獨會面的行為讓我很不安,我是不是真的太幼稚、太自私了……」

有些勒索者的同理心是極低的,只關注在自己的需求上,因此當被別人點出他只想到自己而忽略他人的感受時,面對心裡升起的罪惡感,他們採取的方式是推卸責任,先發制人的把錯推到別人頭上,藉由合理化自己的行為,來讓自己心裡好過,也可以說是一種自我防衛的機制。
這類人的問題在於,他們不知道互動關係是需要並且可以討論與協調的,當你考慮對方的需求,進而調整自己的行為,並不代表自己就是錯的,或是個糟糕的人。

4. 感受自己的重要性

Case:
「我媽常對我們說她是多辛苦地靠自己一人養大我們三個小孩,她是為了我們才不要改嫁,也沒有好好發展自己的工作,所以我們以後一定要好好孝順她。我們姐妹其實都很愛她,但媽媽的需求總是很難滿足,像是對於我讀的科系、交往的對象、相處的朋友們,這些她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與要求,一旦沒有照她的想法做,她就開始說我們不孝,要不就是說是為我們好,我們都不領情,還忤逆她,不懂媽媽的心情。每次我們聽到這些,就沒輒了,我不懂我只是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,為什麼這就是不孝,不照媽媽的想法做,就好像對不起她。做自己,好難……」

有些勒索者重視自己的感受與需求多過於別人的,是因為他們一直以來,都覺得自己被「虧待」,因為過去曾感受到委屈、不滿足,所以現在有了機會,就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夠被他人「重視」與「滿足」。而這些勒索者其實是知道對方的不情願,但他人這些「勉強答應」的行為,反而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,藉此撫平心中那份長期被虧待、被忽略的不安與焦慮。

「被情緒勒索者的模樣」

1. 我想要當好人/過度在乎別人的感受

為了當「好人」,你付出了什麼代價?
「拒絕別人,就是不好的人」、「不想讓對方失望」,這些腦中的想法,讓我們很難對不合理的要求說不,因為在意他人的目光與評價,希望成為「好相處」的人,因此反倒讓自己成為默許情緒勒索者行為的被勒索者。

在人際關係中,如果你是一個在乎別人感受的人,別人與你的相處起來是很舒服愉快的,但問題是當「過度」在乎的話,你會把別人的情緒當成自己的責任,對方一個皺眉,就會開始擔憂是不是因為自己沒有做好、不夠體貼,才讓對方有了那些負面情緒,同時對於別人的要求總是很難say no,但卻在過程中忽略了自己的感受。

延伸閱讀:《被討厭的勇氣》設立人際界線,拿回你生活的主動權,轉變人際關係的建構方式。

延伸閱讀:《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》確立自我邊界,懂得何謂選擇性的善良,適當地表達拒絕。

2. 習慣自我懷疑/希望獲得別人的肯定

「我是不是真的做錯什麼?不然他怎麼會那樣說我呢」、「會不會我真的太自私,他其實是為我好,我還恩將仇報?」,習慣自我懷疑的人,對於自己是比較沒有信心的,容易掉入自責的陷阱中。這類人通常是對於「罪惡感」很敏感,「責任感」也很重的人,可能過去是在高標準的環境中成長,時常擔心自己做不好,「麻煩」到別人,造成別人的困擾。

上對下的關係,更是情緒勒索中很常見的互動循環,這關係中有一方可以對另一方做評價與定義,而當另一方是個很在乎他人看法的人,那他很可能會透過達到對方提出的要求,來尋求對方的認可。

「自我價值感」

1. 自我價值是什麼?

它代表對自我的評估,且接納,以及尊重自我的態度。
一個自我價值感高的人,能夠肯定自我,同時對自己完全的接納,換句話說就是:我肯定我存在於這個世界的價值;我相信,我不需要總是得做到什麼,或證明什麼,才代表自己是有價值的。就算我有一些缺點,或是我還做不到什麼,甚至我有時候會失敗……但我都相信,這些事情,是因為我「沒做好」,而不是「我不好」。我的存在,就是我的價值所在,我並不需要費力去證明什麼,做到什麼。我的存在,就是有價值、有意義的。

2. 當你是自我價值感低落的人…

成功的時候:跟自己說這是應該的,或認為是運氣好,或只是因為比較努力
失敗的時候:覺得自己好糟糕,認為問題就是出在自己身上

許多人雖然有著客觀的高成就,但他們卻無法肯定自己的能力,那些成功對他們來說都只是「還可以」,是他們應該要達到的標準,也因此這些人常被形容為「高標準」、「完美主義」。當「客觀的成功」無法被「主觀的理解」接受時,我們就很難對自己的能力有信心,進而時常感到焦慮,沒辦法停下來不要要求自己,同時也容易被外在的評價給左右。對這類人來說,即使知道自己或許有一定的能力,但只有當獲得別人的肯定與愛,才會覺得自己是有價值的。

另外社會氛圍也是造成有些人自我價值感低落的其中因子,在永遠不夠的文化中,我們產生的「匱乏感」、「自卑感」特別強烈,為了擺脫這些感覺,我們習慣「比較」,以此當作標準,看看我們還少什麼,然後去追求。我們「抽離」,做個旁觀者,不去太認真投入一件事,避免讓人覺得我們在意什麼,這樣沒有達到目標時,至少還保有面子。這種永遠不夠的匱乏感,讓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擁有什麼,只知道自己一直不夠好,就算達到目標後,得到的只有更大的空虛。

3. 要如何避免成為被情緒勒索者?

作者給了一個答案:提升自我價值感

如何提升自我價值感?

首先我們要懂得「重視自己的感受」。當我們能夠重視自己的感受,我們就會開始去照顧自己,懂得表達,也懂得拒絕,同時讓別人有機會去了解我們,很多時候別人不是不願意為我們做些什麼,只是他不曉得我們需要什麼,久而久之忽略你的感受就成為常態。

Try to…
從日常小事開始,練習感受哪些是讓你覺得舒服或不舒服的事,遇到不舒服的感覺時,試著寫下來,問問自己:「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是什麼?我怎麼會覺得不舒服呢?」

為自己的感受負責

尊重自己的感受,也尊重別人的感受。
把情緒責任還給對方,就算對方的心情不好與你有關,也不是你的責任,他需要自己練習與你溝通,讓彼此有機會去討論如何調整你們之間的互動與關係。當你明白這是對方的課題,你就不會為對方的負面情緒感到焦慮,而迫使自己做一些其實並不想做的事情。

當身邊的人出現情緒時,以下四個是我們很常會採取的策略:
(1) 討好
當別人有情緒時,不論起因是否在於你,你仍會下意識覺得緊張、害怕,因此習慣性地去討好、或用幫對方忙的方式去安撫別人,希望對方感受好一點,但長期下來,只要別人有較為明顯的負面情緒,就會造成你很大的焦慮,而為了安撫對方,你可能會做任何事去使他情緒變好,而這會讓你特別容易陷入情緒勒索的循環中。

(2) 逃避
當面對別人的負面情緒時,有些人可能會很常感覺到「自己很糟糕」,好像是自己讓對方生氣的,為了不要直接面對這些情緒,他們可能會採取離開現場、搞笑、顧左右而言他等策略。但長期下來這可能會導致與他人出現隔閡,甚至難有深入的人際或親密關係,因為對方可能會覺得你是一個不在意他感受的人,但事實其實是你太過在意他的情緒,甚至覺得這是自己造成的,但卻不想負起這個責任,認為自己沒有能力攘別人的情緒好一點,所以才會選擇逃避。

(3) 說服
當我們太習慣替別人的感受負責任,就會難以去尊重當別人與我們看法或做法不同時,對方自己所產生的一些負面情緒,你會想去扭轉他的價值觀,以此來紓解自己心中的壓力,這尤其常出現在家庭與親密關係中。

Case:
「當孩子下班回家,父母看見他因為工作上的事情心情不好,忍不住對他說:『被老闆罵是常有的事,想開一點就沒事啦』,結果孩子聽完反而一下子就炸了:『你們不要管我啦!』,父母聽到也很生氣:『你這是對父母講話的態度嗎?而且這才一點小事就擺臭臉,真的是抗壓性很差』。」

上面就是「父母幫孩子承擔了情緒責任」的例子,看到孩子心情不好,父母覺得焦慮,下意識認為「讓孩子心情變好,是我的責任」,因此透過說服的方式,想讓孩子接受他們的價值觀,來讓情緒好起來,但當發現說服無效,自己沒辦法讓孩子情緒變好,父母就會感受到沮喪、挫折,而為了不想感受到自己的無能,因此反過來對孩子生氣。

(4) 憤怒
不一定是直接表達憤怒的形式,也可能是從煩躁感延伸而來,最終演變成憤怒。這同樣也很常出現在親密或家庭關係裡,因為「在意他們」,所以當他們心情不好時,會希望能夠「讓他們好起來」,但當發現自己做不到的時候,對於這些比較親近的人,我們也會比較敢直接表達自己的生氣。

Case:
「從小跟媽媽相依為命的小瓜,因為工作的關係,搬離家在公司附近租了一套房子,而擔憂媽媽會不習慣自己一個人居住,所以每週都會回家陪媽媽吃飯,但每次只要接近離開的時候,媽媽就會開始碎念『唉,養兒育女有什麼用,對他們再好,都還是會丟下你』,或是只是看著空蕩蕩的房子嘆一口氣,每當這種時候,小瓜都會感覺非常不好,而且發現自己越來越容易對這樣的媽媽感到煩躁,口氣也不太好,而且事後想起媽媽因為自己不耐煩而受傷的樣子,又會覺得自己很糟糕……」

造成上面這種原因的關係就是「情緒界限模糊」,認為他人的情緒是我們的責任,而且因我們而起,但卻無法讓對方情緒變好,因而感到煩躁,最終轉化為生氣,覺得是讓我們有這種感受的「他」不好。

Try to…
面對他人的負面情緒,忍住「一定要做些什麼」的焦慮感,可以暫時離開,或是找件有興趣的事情做,將注意力從對方的情緒轉移到自己的事情上。


很喜歡作者在書中寫的這段話:
我愛這樣的自己。
當你面對情緒勒索者時,如果可以,試著問問自己:「我能不能尊重我的感受?當我不喜歡這件事時,我能不能就拒絕?而不需要擔心、焦慮、恐懼、覺得自己不好或很糟糕?當別人用『你不答應我的需求,我就會貶低你,或是覺得你不夠好』時,我能不能不接受這樣的威脅,而相信一件很重要的事:只有我自己,可以定義我自己。當我能夠相信我自己夠好,我就不用總是必須,向這個世界證明什麼。我需要證明我夠好嗎?不,我不需要。因為我相信我夠好。」


Excerpt 摘錄

  • 當「真實的自己」得以展現,自己的感受與想法可以被看見,被自我接納,你就會更有勇氣,讓別人看到這樣的你,而且更有機會,遇到願意接納、支持「真實的你」的人。那麼,你也更能肯定、相信:真實的我,是值得被重視,也值得被愛的。
  • 我表達我的需求與感受,是沒有錯的。在不傷害人的前提之下,我的人生,是用以尊重自己的感受,滿足自己的需求,而不是來滿足別人的。我的感受,如果連我自己都不尊重,那就更不可能有別人會懂、會尊重了。
  • 你或許可以使用很糟糕的態度對我,但我不需要忍受,也不需要被影響。因為,你的情緒,是你的責任;而我的情緒,當然也是我自己的責任。
  • 我可以為自己做主:我可以有這樣的感受,而不需要他人允許。我不用擔心我的感受是不是錯的;我也有權利,決定自己要怎麼做。我不滿足他人的需求,並沒有對不起誰;因為那本來就不是我的義務,因為我有選擇。當我想要滿足他人需求,必是不想,決定權都在我手上。不需要他人的同意或認同。因為我的人生目的與意義,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需求。我尊重自己的感受,不是錯的,不用懷疑;我不需要他人決定我該如何感受,因為那是屬於我自己、身為人,應該被尊重的重要部分。
  • 完美的念頭,可以讓一個人達到一定成就,卻也讓他放棄了夢想,不敢嘗試一些他想做的事情

2 thoughts on “情緒勒索電子書 | 重點整理 | 佳句

  1. 很喜歡這篇,感覺又再重看了一次❤️一直是你的fan🥳期待之後的每一篇🌹

發表迴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