疫情讓生活型態發生改變,更不用說漫長的隔離生活,當你獨處時,泡杯咖啡翻翻書,或許是個不錯的消遣時光。以下 防疫書單 總共有10本書籍,涵蓋心理成長、職場生活、投資理財等類型,希望其中有那麼一本能夠撫平這段日子的煩躁與孤單。
1.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★★★★★
- 作者:蘿蕊・葛利布 Lori Gottlieb
- 類型:心理勵志
- 我們是在與他人的連結裡成長的。
- 人不可能既深深認識一個人,卻又對他毫無好感。
- 如果我想活在現在,就一定得接受自己失去了原本的未來。
- 愛人與被愛不可能不冒失去的風險,而認清這點和為此恐懼是不一樣的。
- 在人生某個時刻,我們都得接受自己找不出答案,或是有些事本來就沒有答案。
如果只能選擇一本心裡成長書籍讀,那我會毫不猶豫選擇這本書。本書曾被《O:歐普拉雜誌》與《時代雜誌》評為2019年度最佳以及必讀書籍之一。在這本書中你會看見人性,看見脆弱,看見掙扎,或許也會看見你自己。
「我們如何改變? 在與他人的關係裡改變。」
作者將擔任心理師的實務經驗書寫下來,不僅是她與病人,還包括她與她的心理師的諮商療程。透過心理師與病人的不同視角,帶領讀者走進探索自我的新旅程,相信看完的那一刻,你的心靈也能同時被療癒。
2. 過度努力 ★★★★
- 作者:周慕姿
- 類型:心理勵志
- 我們可以提要求,對方也可以拒絕,這就是界線。
- 比起「我表現得好不好」,希望你更在意的是「我好不好」。
- 所有的情緒都有功能,特別是負面情緒。當它出現時,是為了提醒我們有事情不對勁。
- 我想要更站在自己這一邊。我想要保護我自己,不要隨便讓別人定義我、貼我標籤。
- 有的時候,我們會怕自己沒有用,而讓所愛的人因此不要我們。卻沒有想到,或許,對愛我們的人而言,不論我們有用、沒用,我們的存在與給他們的愛,對他們來說,就是難以替代的美好,是極為珍貴的寶物,能給予他們支持、力量與勇氣。
當遇到棘手問題,也許你總是能夠完美地處理掉,努力做到最好而不讓他人說閒話,但是否卻從來沒有好好問問自己的內心,照顧那個可能驚慌失措、憤怒傷心、甚至是失望的自己?
《過度努力》是給過於嚴厲對待自己的你的一本書,試著接受不完美,就像是剛學會走路搖搖擺擺前行的鴨子,當牠走不好時,伸手溫柔的托牠一下,告訴牠「你可以試試看這麼走」。記得偶爾問問自己:「你,好不好」,友善真誠地對自己說說話。
3. 小王子 Le Petit Prince ★★★★★
- 作者:Antoine de Saint-Exupéry 安東尼‧聖修伯里
- 類型:歐美文學
- 比如說,你下午四點鐘來,那麼從三點鐘起,我就開始感到幸福。時間越臨近,我就越感到幸福。到了四點鐘的時候,我就會坐立不安;我就會發現幸福的代價。但是,如果你隨便什麼時候來,我就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該準備好我的心情……應當有一定的儀式。
- 那時什麼也不懂!我應該根據她的行為,而不是根據她的話來判斷她。她使我的生活芬芳多彩,我真不該離開她跑出來。我本應該猜出在她那令人愛憐的花招後面所隱藏的溫情。花是多麼自相矛盾!我當時太年輕,還不懂得愛她。
- 如果你愛上了一朵生長在一顆星星上的花,那麼夜間,你看著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,所有的星星上都好象開著花。
這麼多年來,大家如此喜歡《小王子》這本書的原因,我想是因為這本書沒有什麼艱澀難懂的詞彙,但角色間的對白卻總能輕易觸動我們內心最柔軟的部分。《小王子》一書談的是整個人生,是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與關係,關於相遇、分離、追尋、成長,而在人生不同階段讀《小王子》,相信都會有不同的理解與感悟。
在不同人面前,你可能是玫瑰、是小王子、是小狐狸、是飛行員、甚至是那些小王子口中的大人們,而我相信在《小王子》的故事裡,你一定能找到打動你內心的句子。
4. 被討厭的勇氣 ★★★★★
- 作者:岸見一郎 & 古賀史健
- 類型:心理勵志
- 生活的主動權一直在自己身上。
- 發展橫向的人際關係,達到意識上的平等。
- 改變,代表擁有捨棄現有生活型態的勇氣。
- 不再置身於假想超越他人的競賽裡,而是讓自己處在一個沒有縱軸的空間中。
- 選擇要過什麼樣的人生,這是你的課題;別人要對你的選擇做出什麼樣的評論,這是別人的課題。
害怕被討厭,所以小心翼翼甚至是委曲求全地對待他人,是現代很多人的通病,《被討厭的勇氣》以阿德勒心理學(目的論)的角度重新詮釋事件,以發展橫向的人際關係為主軸,重建你的認知。
選擇要過什麼樣的人生,這是你的課題,不要讓其他人插足你的決定。看完這本書,相信你一定會重新思考與人連結的方式,並嘗試擁有更加自由的人際關係。
5. 原子習慣 Atomic Habits ★★★★★
- 作者:詹姆斯‧克利爾 James Clear
- 類型:心理勵志
- 改變習慣前,先改變你的身分認同
- Do something. Anything is better than 0.
- 堅持,不只是為了達成目標,更是因為它代表你是什麼樣的人
《原子習慣》一書在2018年發表,直到2021年,依然佔據台灣各電子書排行榜前三名,相信很多人深受本書啟發。在投資理財書中,很常聽到「複利」這個詞,而本書則是把這個效果應用在日常生活中,透過僅僅一個微小新習慣的養成,將會在未來帶來巨大的改變。
在隔離期間的你,不妨試著建立一項新習慣吧,每天固定閱讀或是運動10分鐘,然後一點點的增加,不要設定太高的標準,重點是要讓自己能夠持續下去,一個月、半年、一年後,你將會看到很大的改變。
6. 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 ★★★★
- 作者:慕顏歌
- 類型:心理勵志
- 一個人越是善良,待人的底線應該越高。
- 有一些傷害,我們可以不自己製造,可以選擇不迎接。
- 守護好親密距離,不去侵犯他人的界線,同時確立自我邊界,獨立成長。
- 為了一段關係所做的讓步,一定要建立在雙方尊重、認可、接受的基礎上。
- 只要不是別人脅迫你這麼做的,那麼在那個當下,你就完成了情感的平等交換。
什麼是善良?在現今社會,「善良」究竟是褒義還是貶義詞?
聰明是一種天賦,善良是一種選擇,後者比前者難得多,你的處世將反映你對善良的定義。聰明的善良者,應像一隻溫良但有武器的刺蝟,善良且有力量。
如今我們對待善良的方式不對,《你的善良必須有點鋒芒》告訴你什麼是低能善良、什麼是濫用善良,甚至有時社會讓善良變成不用講道理的擋箭牌。希望讀完這本書的你能學會拒絕不合理的要求,適當地為自己反擊,同時尊重個人的獨立性,不過度依賴他人,摒棄透過付出而換取尊重與回報的意識。
7. 真確 Factfulness ★★★★
- 作者:漢斯.羅斯林 Hans Rosling
- 類型:社會經濟
- 大的數字看起來永遠很大,沒有對比就容易產生誤導。
- 不要期望媒體保持中立,這不是誰的錯誤,而是人性導致的結果。
- 世界也許還不夠好,但它同時正在逐漸變好,這兩個概念並不相衝突。
- 當我們越想找某個人來為某件事情負責,越容易失去綜觀全貌的能力。
- 被大量報導的事不一定是最危險的,不要讓恐懼扭曲對事實的感知。
你對這個世界真的足夠了解嗎?多數人認知的世界,大都帶有偏誤而不自知。作者曾在2017年針對來自13個國家、不同專業領域的12000位社會人士進行一份總共12題的世界觀認知測驗,結果出來:平均答對題數只有2題,沒有任何人全對,同時有高達15%的人一題都沒答對。
《真確》同時被比爾‧蓋茲與歐巴馬評選為2018年度選書之一,同時比爾‧蓋茲將此書贈送給該年度所有美國大學生,在現今假新聞亂竄的時代,擁有正確的世界觀與正確的判讀力,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更加重要。
8. 挺身而進 Lean In ★★★★★
作者:雪柔·卡拉·桑德伯格 Sheryl Sandberg
類型:企業管理
- Sit at the table.
- Keep your hand up.
- Please ask yourself: What would I do if I weren’t afraid? And then go do it.
- 改正這件事很難的地方在於,接受的同時也代表你承認並承擔那些曾經的錯誤。
- 領導者的價值在於你的存在能讓其他人變得更好,而你帶來的那些好的改變,即使在你離開之後,仍能持續地影響這個地方。
《挺身而進》是Facebook營運長Sandberg寫給職場人的一本書,不論是初入職場的新鮮人,或是已處在管理階層的你,這本書都能讓你以新的視角重新檢視職場心理的認知與生活的態度,特別是女性。
2010年TED演講中,Sandberg說很可惜,在她的世代沒辦法擁有管理階層50/50男女比的世界,11年後的今天(2021),很可惜,我們依然還在努力。看完這本書,也許下次遇到選擇時,記得問一問自己:當你無所畏懼時,你會怎麼做?
9. 記得你是誰 Remember Who You Are ★★★★
作者:戴西‧魏德蔓 Daisy Wademan
類型:企業管理
- 記得你是誰,了解你的價值所在。
- 在資料有限的情況下做決定,會是未來你將經常遭遇的事。
- 不要忘記自己的價值理念,面對抉擇時,忠於它、守住它。
- 了解過去的事情是如何形塑你的思想,了解自己是如何做出判斷。
- 當周遭的人提出「我們可以相信誰?」這樣的問題時,希望「你」就是答案。
哈佛商學院有個悠久傳統,教授會在最後一堂課講述自己的故事,作為送給學生的結業禮。《記得你是誰》收錄15個教授的人生故事,不談空泛的理論,而是用自己的人生經驗去談領導、談管理、談原則。
若有一天當你身為一個領導人,該如何為自己與他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與社會?
如果有一天,站在講堂上的是你,那麼在最後一堂課,你會談些什麼?
10. 灰階思考 ★★★★
作者:謝孟恭
類型:投資理財
- 人生如同市場,短期都是由隨機主宰,中長期來說,才有個性、品德、智慧、眼光的發揮空間。
- 投資市場像是照妖鏡,好的、壞的、優點、缺點,其實都隱藏不了,只要時間夠久,結果都會反映在對帳單上。
- 努力是最基本的事。持續基本的努力,且願意不斷修正自己,兩者合而為一,才是貨真價實、投資人的最低門檻。
- 股市可以讓你認識自己,我們對錢財的看法,往往只有在損失後,才得以知道自己真正的態度,也才能進一步的修正與調整。
- 對應於每個人的最佳解,都應該存在於那帶狀的灰色色階中。若說黑與白是不容許顛覆的準則和基本教義派,那灰色就是可以視個人情況和條件,去調色的無限空間。
談論投資的書籍很多,最近很夯的莫過於podcast「股癌」製作人謝孟恭的這本《灰階思考》。若是他的忠實聽眾,在閱讀時應該會覺得行文很熟悉,充滿他獨特的個人風格,用詼諧幽默的方式描述各種人類瘋狂不理智的投機行為,同時又能帶出許多投資重要觀念。
《灰階思考》想要闡述的理念是在投資或人生方向的選擇上,其實我們都有很多的彈性空間,並非得要站隊喊聲、黨同伐異,零到一之間有無限個數字,黑與白之間也有無限的色階,而且實際上那個灰色的空間很大,人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。